古时候在沂蒙山的山里面坐落着一个小山村,村里有个青年名叫张三,他父母双亡,孤身一个人过着日子,都二十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儿。这一天呢,张三吃完晚饭出门闲逛,他走到村外,突然从山路前方传来一阵毛驴的柏铃声。张三抬头一看,只见朦胧的夜色中,一头毛驴迎面而来。在这驴身上坐着个青年女子,好像对她微微一笑,眉宇间透露出那万般的风情。这张三的小心脏差点儿朵从胸口蹦出来了,赶紧揉了揉眼睛,目不转睛的看着已经走远的毛驴,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毛驴上驮着的那个人。虽然天色已晚,又是擦肩而过,但张三还是把他女子看得一清二楚,愣了半晌,驴都看不见了,还琢磨,心里暗想这天都黑了,谁家的女子这么大胆,还敢一个人赶路?好奇心驱使着他,就跟着毛驴的柏铃声追了过去。
走了不远,毛驴儿在村后的财神庙前一晃就没了踪影,张三也就跟着进了财神庙。这采神庙年久失修,香火衰退,里边除了几尊泥塑什么都没有。张三伸手在供台上摸了半根蜡烛,点了起来,借着蜡烛的光亮四处看看,庙中并没有人,就在这时,烛光照到了财神像旁边的一个玉女。张三仔细一看,这玉女塑像太眼熟了,就是刚才路上相遇的女子,好像一个人。
这小子心里不由一动,还开起玩笑的跟倪捏的玉女说,我的媳妇儿我找了半天,原来你在这儿,赶紧跟我回家。不说着,张三真的把玉泥背了起来,一路回到家中,放到屋里的床上,然后走向了外间,点起了油灯,想起了心事。这会儿张三也冷静下来了,对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既觉得好笑又有些难为情,不禁自言自语,哼,张三呀,张三,人家娶回的媳妇儿能洗衣,能做饭,还能生孩子,你最好从庙里背回个泥人当媳妇儿。这要是让别人瞧见,哼不得笑话,你想媳妇儿想疯了。
张三正盘算着如何等村里人睡下之后,把这泥人送回庙里,可心里刚这么一活动,这屋里就传来一个银铃般的声音,好不容易把我背回来做媳妇儿,怎么还没成婚就想把人给休了?这张三一听,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,从头到脚只往外冒凉气,一下就呆在那儿,不知道怎么好了。这屋里那个声音又娇滴滴的催促道,天色已晚,郎君还不赶快上床歇息?张三心一横哼,是神是鬼,不如进屋看个明白。他壮着胆子,哆哆嗦嗦的端着油灯进了里屋。门帘一挑,借着灯光,只见窗沿边上坐着个大活人。这张三仔细一看,那真是漂亮,面如桃花,双目传情。这女子诸口微开,细声慢语的对他说,新婚佳期,良宵一刻值千金,你还磨蹭什么?
见了眼前的绝世美人,什么鬼,神恶的这张三忘了个干净,当夜就和这背回来的泥人美女结成了夫妻。自从有了媳妇儿,张三这是掉到了福窝里。每天下地干活回来,不但能吃上口热乎的饭菜,家里还收拾的干净利落,早晚也有个说话的人了。张三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,整天乐的合不拢嘴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一个月,这天早晨张三正准备下地干活,被媳妇儿给拦住了。他说已经成婚满一个月了,今天得回娘家一趟。嘿,这倪捏的媳妇儿也有娘家。张三真是丈二的和尚,摸不着头脑,但又不敢多问,只好硬着头皮到邻居家借了个毛驴在外边等着。过了一会儿,只见媳妇儿打扮的如同仙女般光彩照人的走了出来。上了毛驴,让张三一直向西南方向走,翻过了几座山,又走过了好几个村庄。
傍着快中午的时候,前面出现了一个大村子,村中有一户盖瓦房的人家,两扇红漆大门门庭若市,张灯结彩。原来是在操办喜事,媳妇儿对张三说,娘家到了让张三把毛驴拴在门前的老枣树底下,然后领着张三进了大门,只听院内有人喊四姑娘回来了。于是张三同四姑娘被娘家人亲热的接到了屋里。这张三在媳妇儿的娘家不敢多说话,但是就觉得他的背后老有人在指指点点,私底下议论什么,可等他靠近想听听,人们又都走开了,因为没有熟人,连个说话的人也找不到。喜酒虽好,可他却吃不出来香味。
只见他媳妇儿跟娘家人啊,他亲热的不行,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,还聊个没完没有散的意思,张三有点耐不住了,问媳妇儿一声,嗯,这天都不早了,是住下呀,还是回家?好做打算。他刚来到桌前,只听见一个面带醉意的老妇人问道,四姑娘,你不是一个月前就死了吗?怎么今天又回来了?这此话一说,只听四姑娘大叫一声,歪倒在桌前,顿时化作了一堆泥巴,刚吃的韭菜也躺了一地。四姑娘这一变你不要紧,一屋子人全愣住了。这张三她心里明白怎么回事,他就埋怨那妇人好好吃你的喜酒,怎么那么多废话。事已至此,也只有自认倒霉,低头耷拉脑袋,牵着毛驴一个人往回走。
走了没多久,天就黑了。这张三突然听见路边有人在喊他正是自己媳妇的声音,但只能听到声儿,却看不见人,就听见媳妇儿说,我本是前村里员外的四姑娘,一个月前带病离世了。只因与你在前世有一段未了的姻缘,所以才把这灵魂附在财神庙的玉女身上,结成了夫妻,再续前缘。不成想,今天娘家操办喜事,我多喝了几杯,娘家婶子又多嘴说出了真相,破了我的法术,坏了泥身,这灵魂也没了去处,这也使我俩的缘分走到了尽头。张三也难过了,那媳妇儿我再给你找个逆儿不就完了。要是能成,我还不想吗?你也别难过,你的终身大事我不能丢下不管,趁着现在我还有点法力,你赶快到前面扎纸店,给我扎个替身,让我把最后的真气附在她身上。虽然我们不能再结为夫妻,也叫我为你做点事儿了了心愿也好,安心投胎去了。
随后他又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,说只要张三按照他的吩咐去办成家的事儿,不用担心。张三本不想答应,可拗不过媳妇儿,只好赶着毛驴到村头一看,亮灯的地方果然是一家榨纸店。他让榨纸匠给四姑娘扎了个替身,拿到路边见四下无人喊道,四姑娘来了。说来也奇怪,话音刚落,芷儿就活了。
只见这纸人媳妇儿在前面引路,张三在后面牵着毛驴往村里走走到村中一户人家门前,媳妇儿停了脚步,示意张三上前叫门,咣咣咣,有人吗?来啦,开门的是位大娘。张三对大娘说,他和他媳妇儿回娘家天色晚了,想恳请大娘行个方便,借宿一宿。大娘一瞧张三身后那如花似玉的小媳妇儿,顿时生了恻隐之心,满口答应下来。大娘家里只有母女两人,女儿叫玉翠,生得端庄秀丽。
大娘安排四姑娘佟毓翠睡在里屋,让张三在外屋打个席铺将就一宿。玉翠在灯下一边做着针线活,一边就同四姑娘拉起了家常。四姑娘特意向玉翠讲了张三的很多优点,可就在这时,玉翠用东头火燎线头,一不小心把没燃尽的一小截带火的线头弹到了四姑娘头上。这四姑娘本就是纸生的,哪儿禁得住火呀,立刻就烧了起来。等玉翠反应过来大喊救人时,四姑娘早已化成一堆纸灰了,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张三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,他按照四姑娘之前吩咐,一把抓住了玉翠向她要人。任凭玉翠怎么解释,张三一口咬定,这大活人怎么会让灯火给烧没了?玉翠娘一看势头不对,心想人的确是在自己家,没的,要让灯火给烧了,这话谁能信啊。等天亮了,张三闹到县衙,告她娘俩拐卖人口之罪,这就说不清了。他又仔细一看,这张三外表还真是讨人喜欢,人也算厚道。
再回头看眼玉翠,这两人恰好是天生的一对,顿时心头有了主意。玉翠娘把张三拉到一边,问他这事儿能不能私了?张三问私聊怎么讲?看你这孩子就是我做主,把玉翠儿嫁给你当媳妇儿,你看行不行?张三建目的已经达到了,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。伊穗知道是自己惹的祸,眼下也没有更好的主意,只好听从娘的安排。于是张三和玉翠当夜便结成了夫妻。
张三自从娶了玉翠以后,两个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,不到一年就添了个大胖小子。为了不忘四姑娘的大恩,张三请人帮四姑娘画了一张画像供在家中当神仙,每日烧香叩拜。而四姑娘为媒,张三巧取玉翠的故事也在当地传开了。这真是倪胎不是庙中人,七爷本是往生身,做了善事得西去,没送张三美名传。